近日,《香港01》APP显示,业内人士透露,雅诗兰黛香港分部在今年4月份已裁员不超过100人,并将香港分部与台湾分部合并。
针对此消息,美妆头条致电雅诗兰黛,但截至发稿,一直无人接听。
闭店、合并
雅诗兰黛被爆裁员不超过100人
据《香港01》报道,雅诗兰黛在今年4月已裁员不超过 100 人,约占原有员工总数的7%左右,并将香港分部与台湾分部合并,目前仍有约1300 名员工。
同时,雅诗兰黛在香港市场的线下门店也出现收缩动作,该集团今年已关闭约2家香港门店,但未来没有进一步调整计划。
美妆头条搜索发现,根据官网显示,雅诗兰黛目前在香港有21家零售门店,涵盖旗下多个品牌如La Mer、MAC等。
消息人士补充,上述美妆集团裁员“一半是因为生意不好,一半是因为整合市场策略,主要是后者”。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份,雅诗兰黛集团公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在这份财报中,雅诗兰黛集团宣布将加速推进“PRGP”(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该计划包括“企业重组”和流程简化等措施。
作为“企业重组”计划的一部分,雅诗兰黛集团表示,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5800至7000个工作岗位,不过并未透露哪个地区将受到裁员的影响。削减岗位的同时,部分工作环节将通过外包进行,重组计划下的具体举措批准预计仍将在2026财年末完成。这也是雅诗兰黛集团近些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划。
多个美妆巨头
被爆在香港裁员
除了雅诗兰黛,欧莱雅也曾多次被爆出在香港“瘦身”。
6月底,就有欧莱雅香港分部将与内地合并,传出大幅裁员消息。
针对“欧莱雅集团计划在中国香港裁员,比例高达90%”的消息,欧莱雅中国方面曾回应称,有关欧莱雅香港的传闻信息失实。
前不久,欧莱雅又被传出香港裁员超200人传闻,占比约67%,并非最初传言的90%,部分员工或需调往广州工作,该裁员预计于9月底生效,引起行业关注。
《香港01》表示,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被裁员工表示,香港分部超过 200 名员工 “收到解雇通知”,只留下少量与前线沟通的员工,以维持基本运营。该员工在报道中指出,公司是在盈利的情况下裁员,而据了解,有极少数员工会调到广州公司工作。
对此,欧莱雅中国再次“辟谣”,称报道失实。据北京商报报道,欧莱雅回应称,为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集团会持续评估并优化在全球和本土市场的组织架构,以确保其与时俱进。
美妆头条注意到,早在2020年疫情期间,欧莱雅香港就曾裁减品牌部约60人,称因消费者转向网购,部分职位不再符合发展需求。
针对此次裁员事件,记者试图联系欧莱雅,但截至发稿,对方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除了欧莱雅,也有网友在小红书爆料,资生堂也对香港分部进行人事调整,不过暂未知形式和规模。
收缩业务
为何拿香港开刀?
近些年来,美妆市场面临诸多挑战,不少美妆品牌和企业均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力,裁员则成为了降本增效最直接的选择之一。
但国际美妆巨头收缩业务,为何集体瞄向香港?
首先,市场策略和消费环境变化。近年来,内地电商和数字领域发展迅猛,不少外资品牌在天猫、抖音等平台取得不错成绩,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美妆巨头需要对大中华区的业务进行整合优化。
尤其是过去消费者“赴港买化妆品”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香港传统零售模式迎来压力。再加上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离岛免税购物政策,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海南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美妆产品,众多内地游客的消费目的地逐渐转移,对香港美妆零售市场的冲击立竿见影。
其次,成本控制。有行业专家透露到,相比较内地,香港本地的人力、租金及营运能力成本普遍较高。对于外资美妆企业来说,通过裁员可以来降低成本。
此外,裁员瘦身背后,或多或少映射出各企业面临的业绩压力。比如,雅诗兰黛集团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亚太地区有机净销售额下降 1%,然而中国大陆市场实现中个位数增长,有力抵消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韩国市场的销售额下滑。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裁员只是企业短期的调整手段,在游戏规则正在改变的当下,如何持续保持增长,才是国际美妆巨头未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1、《香港 01》:欧莱雅裁员前,雅诗兰黛已行动,4月削最多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