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各地高温预警的发布,防晒化妆品迎来了销售旺季。防晒化妆品作为防晒领域体量最大的市场,据艾媒咨询推算,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148亿元扩容至2028年的224亿元,发展前景广阔。
然而,就在防晒化妆品市场火热发展之时,防晒产品屡次被检测出不合格也给大众的心理蒙上了一层消费阴影。
近日,广东省药监局发布了新一期的化妆品抽检公告,内容显示该次抽检共检查226款产品,覆盖面霜、洗发露、牙膏、润肤霜、防晒产品多个品类。其中,检出6批不合格化妆品,均是防晒产品。这一抽检结果引发广泛关注。
不合格原因均是
未检出标签标识的防晒剂
根据抽样检验信息结果显示,不合格的6批次产品均为防晒化妆品,涵盖防晒霜、防晒乳、防晒喷雾三个细分类别。多批次不合格防晒产品存在的共同问题,都是因为未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标示的防晒剂成分。
其中,广州科玛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雪丽素水感美白防晒霜因未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标示的奥克立林、亚甲基双-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等多款防晒剂而被拉进黑名单。广东全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款润可盈防晒乳、广州市百爱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2款名朵清透水润防晒喷雾以及广州鼎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WSMM 防晒喷雾均因未检出标示的防晒剂成分被判不合格。
目前,对抽检不符合规定化妆品,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要求相关企业和单位采取暂停销售、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对不符合规定原因开展调查并切实进行整改。
其实,“防晒霜里竟无防晒剂成分”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2021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33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其中在市面上大热的“安热沙水能户外清透防晒乳”未检出标签标识的防晒剂成分。时间追溯到更早之前,香蒲丽防晒霜、温碧泉透清莹防晒乳也均因未检出标签标识中所含防晒剂被点名。
对于未检出标示应有防晒剂成分的原因,业内专业人士曾有过分析,或与以下几大原因相关。
一是故意虚假宣传,标识出某些未添加的知名防晒剂成分,夸大产品的防晒效果,借此刺激消费者购买获益;二是企业在防晒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更改配方成分的行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化妆品产品配方更新必须要重新备案、注册,但防晒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更换原料后产品需要重新申请变更注册,大概要一年左右的时间。特殊化妆品的注册备案过程不仅繁琐且时间成本长,有的企业为加快产品上市抢占市场份额,根本等不及,索性一边申报一边上市甚至懒得去更新备案直接上市;当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人”,部分企业生产的防晒化妆品标识之所以“表里难如一”,很有可能是因为生产中操作不当,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存在漏洞导致。
不过,无论是何原因,有意还是无意,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化妆品注册或备案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生产化妆品产品”。如有违犯,轻者没收违法所得、生产工具并处以罚款,重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化妆品许可证件。而对于违法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相关监管部门除了罚款,还会亮出10年禁业的红牌警告,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防晒化妆品频频不合规
这些红线不能踩
事实上,除了上述提到的未检出标识应有的防晒剂这一“雷区”需警惕外,防晒化妆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不能踩的红线还有很多。
防晒值虚标需警惕
首先,防晒值虚标是备受消费者诟病的问题。SPF值一直是衡量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关键指标,在大部分消费者的潜意识里,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因此,品牌们为了逐鹿防晒化妆品市场,总在SPF值上大做文章。
美妆头条记者在电商平台以“防晒”为关键词条进行搜索发现,市面上的产品动不动就是SPF50+的高倍数防晒,SPF50+以下的防晒化妆品却是寥寥。当高倍数防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消费者的内心却在存疑:产品标注防晒指数越高防晒效果真的越好吗?事实证明,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2016年,美国消费者团体专业杂志《消费者报道》的一项调查显示,市面上很多防晒产品的防晒效果并非商家宣传地那么好,标称的防晒指数与实际的防晒效果相差巨大;2021年,央视财经也曾报道过“韩国人气防晒产品虚假标注被举报”的新闻,彼时,在中国电商平台有售的韩国品牌柔恩莱、休给、PURITO、Dear, Klairs和蒂佳婷均因防晒数值虚标被曝光;被消费高度信任的账号“老爸测评”也多次检测出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国内外品牌存在防晒值虚标问题。而就在前段时间,妮维雅、薇姿、碧欧泉等国际大牌防晒也因SPF值虚标被西班牙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采取市场管制。
对于产品防晒值虚标的话题,业内人士观点不一。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曾告诉美妆头条记者,防晒指数相当于按照最好成绩计分的意思,有的产品设计之初、生产之初能达到相关指数的存放久了可能也会衰减,这属于正常现象。
管理咨询公司护肤专家刘雅尼也曾表示,防晒产品的SPF值是否虚标的问题至今仍然无解,因为她在攻读化妆品硕士时做实验发现,采用欧美常见的机器法测试测量涂抹防晒样品吸收曲线,实验实际测试结果与产品的标示不一样,同个产品在不同人的手上不同的涂抹方式也会有很大的SPF差异值。
言安堂CEO赵国庆更曾直言,由于防晒霜指标检测各个国家标准并不统一,所以会存在标识数字和检测数据不一样的情况。
的确,正如赵国庆所说,不同国家的法规对SPF和UVA的测试方法的要求并不一样。如欧盟的SPF人体测试法是国际通用的ISO24444,日本的SPF人体测试法是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JCIA的方法,中国的防晒检测则是参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虽然测试的方法标准大多类似,但具体测试细节上难免存在差异,这也导致测试结果有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韩国品牌Dear, Klairs在被举报防晒值虚标后发出的一份声明就提到,其防晒产品都是根据韩国规定要求生产,但不同国家的标准和测试方法下,SPF值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所以,其决定暂停相关防晒产品的海外销售,并计划开展全球标准化的测试。
虽然测试方法和结果存在地域差异情有可原,但市面上确实有美妆品牌为了吸引消费者,在指数方面造假,存在指数不达标甚至虚标的欺骗行为。这一做法若被发现,势必会让品牌的正面形象大打折扣,最终得不偿失。因此,品牌们若想走得长远,势必要提高警惕,不能触碰这一红线。
成分违禁添加或超量添加需注意
其次,产品被检测出不合格还体现在质量问题上,如被检测出违禁成分或产品成分超量添加。如曼秀雷敦一款儿童防晒乳液被曝化学防晒剂种类超标;韩国产“玥之秘(RE:CIPE)”防晒霜在入境时也因检测出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3种限用物质超标被判定为不合格。
目前, 我国使用的是准用清单管理制度,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21年调整版)资料,我国现行准用防晒剂有26种,其中包括24种化学防晒剂和2种物理防晒剂,每一种防晒剂在化妆品使用中的最高允许浓度都有明确的规定。今年4月,欧盟官方公报宣布将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从“限用”改为“禁用”,同时从化妆品准用防晒剂清单中删除该成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分在我国仍是准用的化妆品防晒剂,并广泛应用于防晒化妆品之中。
对于这一防晒剂成分被禁用,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国内目前允许4-甲基苄亚基樟脑用于防晒产品中,但未来国内针对这一防晒剂的规范标准或许也会有所变动。”“准用”或“禁用”,关乎防晒剂的选择使用,需要企业加以重视,切不可知其不能为而为之,否则必将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买单。
假冒伪劣行为不可取
而除上述提及的三大问题,因防晒化妆品质量良莠不齐,或直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防晒化妆品被罚的化妆品企业也不在少数。2022年11月,国家药监局官方曾发布关于45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其中,国际大牌巴黎欧莱雅的多款防晒产品因“未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标示的防晒剂”被通报。不过,经协查鉴定复核后发现,被抽查的防晒产品为假冒产品,并非巴黎欧莱雅生产,最终品牌找回了自己的“清白”;不止于此,国货自然堂、资生堂旗下“安热沙”品牌都有过同样的遭遇,这些活生生的案例都在不止一次给企业和品牌们敲响了警钟。
当然,为避免被“冤枉”,美妆头条也提醒品牌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做好全链路管理,如可通过加强供应链监督、完善产品防伪溯源以及做好市场动态舆情监测等措施提前“排雷”,在被查时有据可依。
总的来说,对于防晒化妆品的选购,消费者们不能掉以轻心。在选择产品时不单单要考虑防晒值,更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仔细甄别后再下定购买决策。同时,品牌也应正确、合理地进行生产、营销,不可刻意触及法律的红线。监管机构们更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科普宣传和合规指引。相信在多方合力下,防晒化妆品市场能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