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一款宣称“防晒水”的产品在各平台“火”了。有人夸它便携,有人批判它是智商税,割消费者韭菜。那么,这款所谓的“防晒水”是品类的创新?亦或是品牌为吸引消费者的营造的噱头?
01
防晒水是新品类?
公开资料显示,防晒水是一种添加水溶性紫外线吸收剂和其他滋润皮肤成分的醇、水型液体。
美妆头条记者搜索电商平台发现,目前市面推出过防晒水的品牌有钥之秘、碧柔、Nuinui、Smallegg、新肤玉兰、Luckyfine等。值得注意的是,几款防晒水虽然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声量很高,但销量表现却各有千秋。其中,在抖音渠道,Nuinui防晒水在官方旗舰店销量高达34万+,钥之秘品牌的防晒水销量超10万+,反观碧柔的防晒水,销量仅有3000+。在淘宝渠道,所有品牌的防晒水销量均不及10万+,有的产品销量更低至1000+。
而观察市面上热销的防晒水产品不难发现,其本质仍是喷雾。根据《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按照产品剂型分类,化妆品可以分为膏霜乳、液体、粉剂、喷雾剂、气雾剂等剂型。市场上常见的防晒“喷雾”化妆品,一般会根据剂型的不同,分为喷雾剂型和气雾剂型两类,其不同之处在于是否含推进剂。
国家药监局在科普《安全使用防晒“喷雾”化妆品》是曾明确:喷雾剂型化妆品不含推进剂,主要依赖机械压力泵产生的压力差喷出喷雾,喷出的“雾”一般液滴(颗粒)较大。气雾剂型化妆品含有推进剂,主要依赖推进剂喷出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产生的推动力喷出喷雾,喷出的“雾”一般液滴(颗粒)更小,这类产品包装多采用金属罐。
美妆头条记者通过查询国家药监局官网发现,除了碧柔的防晒水喷雾产品性状是喷雾剂,其余多款热卖的“防晒水”产品产品性状均是气雾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宣称清透水感的“防晒水”产品,产品溶剂是水和高浓度的乙醇或变性乙醇,有的防晒水产品溶剂更是只有乙醇。
行业专业刘雅尼告诉美妆头条记者,防晒水,实则为防晒喷雾产品的延伸形态,其核心仍依赖于化学防晒剂的运用。该产品巧妙地融入了高比例乙醇,利用乙醇的易挥发性,旨在实现涂抹后迅速干爽的体验,与防晒喷雾的清爽感受相媲美。
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风很大的所谓“新品”防晒水,其实仍是加了推进剂的气雾剂,只不过在感官指标上,其性状是液体,这颇有“换汤不换药”的意味存在。
02
为何会有防晒水?
对于“防晒水”产品的出现并突然爆火,一位业内资深研发工程师表示,这种产品的出现并获得流行是有原因的,首要原因是大众消费者对传统气雾剂防晒喷雾的安全性存在质疑,其次是气雾剂防晒喷雾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假白、补喷破坏妆面等问题,加上消费者对普通的防晒喷雾存在审美疲劳,防晒水作为一个创意营销概念,能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其实,大众对于气雾剂防晒喷雾安全性的质疑不是空穴来风。国家药监局曾在2024年4月15日科普,防晒“喷雾”化妆品不当使用有风险。其中,就包括吸入风险、和易燃易爆风险。去年,就有多家媒体报道称,长沙一位20岁的小伙因使用防晒喷雾时造成误吸,被检查出“白肺”。某品牌旗下防晒喷雾产品因导致消费者出现不良反应而被排查的消息,也在业内广为流传。
刘雅尼也表示,传统喷雾型防晒产品中的粉体成分有可能在吸入过程中导致肺部健康问题,这是此类产品出现的原因之一。可见,无论是消费者、行业人士,还是有关监管部门,都对防晒喷雾的安全性抱有极高的关注和期待。
同时,刘雅尼进一步表示,随着科学护肤知识的广泛传播,加上现有的物理性防晒产品已能够满足众多场景的需求,防晒喷雾的市场热度正逐渐减缓。因此,化妆品制造商为了寻求创新与发展,正致力于研发新型配方体系。
的确,乳、霜质地的防晒产品不能解放消费者双手,传统的气雾剂防晒喷雾使用不当容易诱发安全风险,而防晒水喷雾和“水”沾边,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戒心。且商家宣称加了许多植物提取成分,能帮助消费者肌肤在抵御紫外线的同时还能增强肌肤屏障,这完全迎合了市场“防养双效”的进阶防晒需求。
防晒水能在市场出现并悄然走红,可以说是化妆品制造商们为了谋求新增长的“明智”之举。
03
市场营销火热
但消费需审慎
不过,就算品牌宣传产品“防晒又养肤”且“可上飞机高铁”,消费者在使用时也不能掉以轻心。
究其原因,与其成分配方有关。正如上述专家所说,从配方创新的角度审视,该产品的设计思路值得认可。但该产品中乙醇的浓度偏高,尽管以“水”之名呈现,实则乙醇含量占据主导地位(位列成分首位),这对于敏感肌肤而言尤为不利。
记者在查询市面上销量靠前的几款防晒水喷雾时的确发现,乙醇作为多数防晒水喷雾的溶剂,成分排名位居产品第一或第二位。同时,防晒水添加的防晒剂大多是化学防晒剂,典型如奥利克林、水杨酸乙基己酯等。据了解,防晒喷雾里的水杨酸乙基已酯及丁烷、丙烷等推进剂都可能致敏,孕妇经常触水杨酸乙基己酯很有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畸形,甚至流产。
上述研发工程师也提及,高浓度的乙醇的确可以让防晒剂醇溶容易些,但仍具有一定的燃爆安全性风险。
同济大学皮肤学博士冰寒在同意酒精能很好帮助防晒剂溶解的基础上,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其认为,很多防晒喷雾中添加酒精是为了满足快速成膜,除此之外,是为了实现增强肤感的目的。针对大众对防晒喷雾中防晒剂醇溶后是否会渗透进皮肤的安全风险质疑,冰寒博士明确指出,因为酒精会比较快速地挥发掉,所以谈不上促渗作用,大众对这点不用担心。
不过,记者仍发现,在防晒水相关的产品详情页上,商家提示的使用方法是“将喷雾喷在手上再涂至脸部”,但在“视频·宝贝讲解”页面,模特的使用方法却是直接把防晒水当成普通喷雾直接喷射上脸,许多博主在推广该产品时同样为消费者做了错误的演示示范。
而多名博主测评该款产品时更发现,该防晒水产品喷出的雾气能直接用火点燃。
可见,种种安全风险下,此类产品早已与其想要实现便捷安全防晒的差异化目标背道而驰了。
需注意的是,在蝉魔方2024年用户搜索关键词中,市场对于“防晒水”搜索关键词之一是“防晒水是智商税吗”,由此看来,该产品的市场营销虽“一片火热”,但大众对此品类的消费态度还是较为审慎。
业内专业人士也建议,这款“新品”虽让人眼前一亮,但其在实际应用中未能充分考量消费者的使用安全性。因此,消费者在面对新奇特的产品时,应先持观望态度,等待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周期,以避免购买到可能不符合期望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智商税”型产品。
当然,在防晒经济的滚滚热浪下,美妆头条也会持续关注该品类的市场动向。